【摘要】正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们,只剩下不到一个多月的备考时间了,想要应试时多考几分的话,闽州教育网小编建议考生们要多做一些练习题,同时还要多看一下做错的答案解析,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就会不再错了。
教师资格证考前提分的小诀窍之多做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
1.孔子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给学生,这是我国( )的雏形。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结构课程
2.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下列哪一种角度来进行划分的?( )。
A.从课程功能的角度B.从教育阶段的作用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D.从课程核心组织角度
3.提出“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等口号的现代教育派的代表是( )。
A.卢梭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4.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该测验的( )较高。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5.《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
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答案及解析
1、选B
【解析】六艺是我国学科课程的雏形。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以人类对知识经验的科学分类为基础,从不同的分支学科中选取一定的内容来构成对应的学科。“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正是这种学科课程的雏形。
2、选C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类型。按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国家课程是由国家同一组织开发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地方课程由地方自主开发实施,学校课程是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自主开发并在本校实施。
3、选C
【解析】本题考查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的代表性观点。“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等口号都是杜威的经典观念。
4.选A
【解析】测验的信度又称可靠程度,或一致性程度,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而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测验者想要的结果的程度,又称有效性。
5.选B
【解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出自《学记》,意思是说:教师杂乱地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这体现出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不能杂乱施教,不能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施教。
(二)
1.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制 C 分组教学 D 班级教学
2.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最早由( )提出。
A.费斯廷格 B.奥苏贝尔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
3.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 )。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4.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了( )。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B.教育无目的论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5.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①一切以学生为本②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③培养环保意识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随着近代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逐渐提高,因此,接受教育的需求增大,教学组织形式也逐渐发展为教学效率较高的班级授课制。
2、答案:D
【解析】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事件的主观期待。
3、答案:C
【解析】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实行的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4、答案:D
【解析】社会本位论的观点就是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论主张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5、答案:D
【解析】新课程强调课程改革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
1.下面体现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
A.学而时习之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C.性相近,习相远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 )。
A 授受关系 B 指导和被指导关系C 相互促进关系 D 相互制约关系
3.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内在的、稳定的因素是( )。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4.下列学习活动中属于内在学习动机是( )。
A.获得表扬 B.获得高分 C.获得好名次 D.获得解答
5.关键期的提出体现了心理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差异性
答案及解析
1、选B
【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
2、选C
【解析】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相互促进关系。在知识上是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
3、选A
【解析】能力属于内部的、稳定性因素。
4、选D
【解析】前三者是外在的学习动机,获得解答是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因此是内部的学习动机。
5、选B
【解析】关键期的提出体现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这个阶段施以适当的教育可以促进个体迅速发展,错过了这个时期,以后再想补救就比较困难了。
温馨提示:认真做考前练习,是教师资格证考前复习技巧之一,想要多考几分的考生,请赶紧认真做上面介绍的教师资格证考前练习题吧。若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的信息,不妨咨询下闽州教育的老师们,他们将为大家细心解答各种问题的,具体的联系方式如下:
报名电话:185-5928-9775(微信号) 林老师
185-5969-5373(微信号) 罗老师
报名地址:闽州教育职业培训中心(厦门市湖里区安岭二路95号红豆杉科技大厦B栋6楼B区闽州教育)
招生网址:www.minzhou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