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州教育导航网址: 职称评审 研究生 公务员 教师资格 司法考试 闽州教育 建设执业 金融财会 职业资格 中考 高考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师资格 > 备考材料 >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之教育学基础知识(二)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之教育学基础知识(二)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重点)

  (一)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

  2、生物起源说: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孟禄

  4、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前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

  (二)发展

  1、原始社会的教育

  无阶级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

  教育内容以生活经验为主,内容贫乏;

  教育手段主要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等;

  教育权力平等,男女教育有别的根源在于分工;

  教育水平低,没有专门的人员、机构场所以及组织形式;

  教育与原始宗教仪式有着紧密联系。

  2、古代社会的教育

  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两个时期。

  (1)奴隶社会教育

  中国,专门的施教机构产生,如我国夏、商、西周“庠”“序”“校”

  西方:古希腊:雅典(显著特点: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和斯巴达(显著特点:军事教育)

  古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所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宗教教育盛行

  古埃及:设置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2)封建社会的教育

  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发展,百家争鸣,其中儒墨为显学

  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文化教育政策和“察举制”的选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教育上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

  隋唐:科举

  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

  西方: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

  道统性

  专制性

  刻板性

  象征性: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标志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宗教性

  3、近现代教育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

  (1)新特点:

  终生化: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全民化:

  民主化:

  多元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补充: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目标的实现,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2)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 2 3 4 5 6 下页 
上一篇: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一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之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关于我们
法律申明
联系方式
加入我们
服务中心
报名地址
缴费方式
学费分期
商务合作
讲师应聘
招商加盟
推广联盟
电话客服热线:400-968-726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闽州教育活跃用户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每天好料不断
2015-2020 版权所有@厦门华育远教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闽ICP备170027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