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距离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已经不远了,你做好了考试的准备吗?闽州教育网小编提醒,备考时间还有一段时间,请抓紧时间备考,比如说认真看看下面分享的教案举例,从中学习好的经验,让你更快地写出一份完美的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之初中语文《台阶》教案举例
一、教材分析
《台阶》位于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线索是“小人物”,是平凡的普通人。小说中的“父亲”这一形象,就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中国传统农民的代表,是一位普通劳动者。他勤劳俭朴、吃苦耐劳,对生活有着美好的期待且为之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本单元的能力线索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文章重点的定位能力和对文章内涵意蕴的理解能力。本文是小说,那么学生就应该学会从文体的基本特征出发,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通过梳理故事情节,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的能力。
从文本自身来看,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方式展开叙述,亲切、自然。在娓娓道来中,展现和塑造了“父亲”这一朴实无华的人物形象。描写细腻、传神,常常是在不经意处,在寻常的描写中见精神。在内容的勾连上,作者用“台阶”这一条有形的线索,将建造有高台阶新屋所引发的事情串联起来,形成了清晰的结构脉络。
本文设定为自读课文,目的就是要将本单元前面教读课文所学到的方法应用到自读的阅读实践中去,加以训练、巩固和提升。
二、学情分析
本文的社会背景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差距,父亲的形象意蕴也比较深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同时,七年级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往往关注的是小说的情节,而忽视了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而“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因此在梳理小说情节的同时,重点放在探究人物形象上面,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感知人物特点。
三、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理解 “台阶”的内涵。
2. 抓住关键语句,品味细节描写,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阐释小说主题。
四、教学重点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 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1. 理解 “台阶”的内涵。
2. 阐释小说主题。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
七、教学时数: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写父亲的诗歌、散文自然引入本节课的阅读内容。
(二)出示学习任务,解读“阅读提示”
任务一
1.出示任务:阅读课后的自读提示,你获得了哪些重要的信息(文章内容和阅读方法)。要求:在“提示”中标示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自读“阅读提示”,从中提取出文本的文体特征、阅读重点及阅读策略、方法。学生阅读提示,梳理标注有价值的信息。教师指名学生提炼要点。
2.反馈指导:学生展示本小组交流结果,教师调动各个小组之间互相补充、完善。
(1)文体特征:从阅读提示中,我们了解到,这是一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父亲与台阶的故事的小说。那么,就可以从小说情节的角度梳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内容。还认识到分析人物形象和把握小说的主题是阅读的重点。
(2)阅读的策略、方法: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把握文中人物的前后的言行的矛盾和变化处,这样有助于理解人物和归纳主题,同时,在阅读中还要关注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通过做批注的方式加以点评。这些是阅读的策略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