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州教育导航网址: 职称评审 研究生 公务员 教师资格 司法考试 闽州教育 建设执业 金融财会 职业资格 中考 高考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师资格 > 经验分享 > 教师资格证考试答题技巧:语文阅读理解应试方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答题技巧:语文阅读理解应试方法


  【摘要】语文阅读理解题,一直是不少考生害怕的题型,闽州教育网小编提醒,对于想要报名参加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小伙伴,请一定要来看看下面介绍的语文阅读理解应试方法,因为只有认真用对了方法,才能让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顺利拿下考试哟。

  教师资格证考试答题技巧:语文阅读理解应试方法

  一、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二、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

  1、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

  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而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

  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

  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温馨提示:你符合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吗?若是符合的话,请提前做好报名的准备哟。若是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相关的信息,不妨咨询下闽州教育的老师们,他们将为大家细心解答各种问题的,具体的联系方式如下:

  报名电话:185-5928-9775(微信号) 林老师

            185-5969-5373(微信号) 罗老师

  报名地址:闽州教育学历教育学习中心(或者厦门市湖里区安岭二路95号红豆杉科技大厦B栋6楼B区闽州教育)

  招生网址:www.minzhouedu.com

上一篇:一建实务很难吗?学会这几个技巧拿下实务不是问题下一篇:教师资格证考试答题技巧:小技巧助你拿下语文语句排序题
关于我们
法律申明
联系方式
加入我们
服务中心
报名地址
缴费方式
学费分期
商务合作
讲师应聘
招商加盟
推广联盟
电话客服热线:400-968-726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闽州教育活跃用户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每天好料不断
2015-2020 版权所有@厦门华育远教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闽ICP备170027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