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还有15天就开考了,你想要多提几分吗?想的话,不妨跟着闽州教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最后提分练习题吧。如果你不想明年再继续奋斗一次的话,那就再加把劲努力复习吧。
教师资格证考试最后提分练习题大推送
(一)
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廖世承
D.潘菽
2.根据研究的功能,可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 )。
A.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B.发展性研究、应用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C.基础性研究、发展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D.评价性研究、基础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3.否定教育在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单一性和统一性,这体现了二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为( )。
A.教育终身化
B.教育全民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多元化
4.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我们把它叫作( )。
A.青春期
B.关键期
C.生长期
D.心理断乳期
5.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陶冶教育法的是( )。
A.人格感化
B.环境陶冶
C.艺术陶冶
D.座右铭
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答案】A
解析:考查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以及对分类方法的理解,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功能,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3【答案】D
解析:二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教育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4【答案】B
解析: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
5【答案】D
解析: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陶冶教育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座右铭属于道德修养法。
(二)
1.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 )。
A.内向与外向
B.顺从与独立
C.理智、情感与意志
D.A型与B型
2.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视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3.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
A.交往焦虑
B.上学焦虑
C.考试焦虑
D.课堂焦虑
4.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
A.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
C.洛克和《教育漫话》
D.杜威和《民本主义与教育》
5.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
A.心理模仿
B.生物本能
C.人的理性
D.生产劳动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内向型与外向型。
2【答案】B
解析: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了浏览阅读材料,元认知监视策略包括了监视自己认知活动的速度、测查等。以上任务都属于元认知策略范畴。
3【答案】C
解析: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为考试焦虑。
4【答案】D
解析: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作品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5【答案】D
解析:关于教育的起源有以下几种说法,分别是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就在于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其他学说都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重要特点。
(三)
1.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 )
A.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D.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2.一题多解属于( )。
A.聚合思维B.直觉思维C.分析思维D.发散思维
3. 孔夫子所说的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B.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C.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4.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 )
A.做好班长的工作B.做好先进生的工作C.做好班委的工作D.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5.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应该是( )。
A.平等关系B.相互促进关系C.授受关系D.和谐关系
答案及解析:
1.选C
【解析】教师与家长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存在上级对下级的关系,所以教师要尊重家长,双方共同把孩子教育好。
2.选D
【解析】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从而得出多个答案的思维。
3.选D
【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要求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4.选D
【解析】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研究先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其中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做好后进生的工作,这样才能保证班主任工作的顺利进行。本题选D。
5.C
【解析】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
温馨提示:成为教师的好处有很多,所以说,正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人,赶紧认真备考复习,才能更有把握拿下考试。若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的信息,不妨咨询下闽州教育的老师们,他们将为大家细心解答各种问题的,具体的联系方式如下:
报名电话:185-5928-9775(微信号) 林老师
185-5969-5373(微信号) 罗老师
报名地址:闽州教育职业培训中心(厦门市湖里区安岭二路95号红豆杉科技大厦B栋6楼B区闽州教育)
招生网址:www.minzhou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