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州教育导航网址: 职称评审 研究生 公务员 教师资格 司法考试 闽州教育 建设执业 金融财会 职业资格 中考 高考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师资格 > 备考材料 > 教师资格证考前复习指导:幼儿心理学之幼儿游戏内容相关(一)

教师资格证考前复习指导:幼儿心理学之幼儿游戏内容相关(一)


  【摘要】想要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吗?对于已经报考了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小伙伴们,请一定要认真备考才行哟。闽州教育网小编提醒,建议大家要认真记忆幼儿心理学之幼儿游戏的相关的内容,对于幼儿心理学这科没有把握的考生,速速来记忆哟。

  教师资格证考前复习指导:幼儿心理学之幼儿游戏内容相关

  幼儿游戏及其指导

  学习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游戏的实质。

  2掌握幼儿游戏的特点、作用及种类。

  3明确如何对幼儿游戏进行有效指导。

  学习重、难点

  重点:幼儿游戏的特点、作用、种类。

  难点:如何对幼儿游戏进行有效指导。

 (一)

  一、游戏的概念

  游戏——是幼儿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

  二、国外关于幼儿游戏的理论(连线题出处)

  1、剩余精力说——英哲学家斯宾塞

  2、练习说或生活准备说——德生物学家格罗斯

  3、游戏欲望说——荷兰生物学家拜登代克

  4、复演说——美心理学家霍尔

  5、社会情感表现说——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6、认知动力说——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7、社会性活动说——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

  三、中国关于幼儿游戏的理论

  陶行知、陈鹤琴、朱智贤等

  认为:游戏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式,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

  表现在:1、游戏具有社会性,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

  2、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的简单翻板,而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

  3、游戏是幼儿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参与的、且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

(二)

  一、幼儿游戏的特点

  1、自由性(自主自愿、出于兴趣和愿望)

  2、趣味性(本身固有属性、不同于劳动)

  3、虚构性(虚构性=假想性,以模仿为基础,不受条件限制)

  4、社会性(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有目的、有意识,体现社会文化差异)

  5、实践性(具体、特殊的实践活动)

  二、幼儿游戏的作用

  1、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2、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和言语的发展。

  3、游戏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形成。

  4、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

  5、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三、幼儿游戏的种类

  △根据游戏的教育作用和特点划分,游戏的种类有:创造性游戏

  有规则的游戏

  幼儿游戏:1、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特点作用通过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2、有规则的游戏:智力游戏(提高学习兴趣)体育游戏(增进体格发展)音乐游戏(自怡作用)

  四、幼儿游戏的有效指导

  △游戏的一般指导方法——1、准备工作2、游戏中的观察3、教师介入游戏

1 2 
上一篇:教师资格证考前复习指导:幼儿心理学之幼儿活动的动机规律下一篇: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幼儿园教育学关键考点
关于我们
法律申明
联系方式
加入我们
服务中心
报名地址
缴费方式
学费分期
商务合作
讲师应聘
招商加盟
推广联盟
电话客服热线:400-968-726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闽州教育活跃用户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每天好料不断
2015-2020 版权所有@厦门华育远教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闽ICP备170027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