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想要报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吗?想要拿下这项考试,考生们必要想法子在作文题上多得些分,因为这一题可是拉分题目哟。下面闽州教育网小编将和大家分享作文题常用到的作文金句及素材,为了顺利拿下教师资格证考试,请速来看看哟。
教师资格证考试:作文题常用到的作文金句及素材分享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引导学生,而不是硬拖着学生走;策励学生,而不是强迫推动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达成结论。
12、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贝思。——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师生关系才会和谐融洽策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学习就会感到顺利容易;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达成结论,学生才会独立思考。
3、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以古代君王建设国家,统治人民,都把教育作为首要任务。
4、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自己没有领悟经文义理,只记住一些别人观点,到上课时为学生解说的人,或者学生没有问就给学生谈自己见解的人,没资格做教师。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困惑
6、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于唱歌的人,能够感动人心,使听者随着歌声唱起来。善于教学的人,能够启发人心,使学者随着他的意愿来学习。
7、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凡是为学之道,以尊敬教师最难做到。
8、当其可之谓时。——在适当之时,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叫作及时。
9、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必须了解学生的心性,才能矫正学生的。
10、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如果时机错过以后才去学习,学起来就会劳苦不堪,不易有成就
1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如果要想感化和教化民众,养成良好的风俗习惯,就必须通过学校教育才行。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1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复习旧的内容可以从中得到新的知识,这种方法就可以成为你学习上的老师。
1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15、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如果不知顺应自然,胡乱施教,教育工作就会陷入混乱的境地,不能获得成效。
16、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教师知道学生的程度有深浅,资质有好坏之分,然后才能多方诱导。只有善于多方诱导的人才能当教师。
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米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1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20、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以前我对人的态度是,只要听到他说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人的态度是,听到他说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才能相信,对于我来说就改掉这个。
精彩文章分享: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百搭作文素材分享
孔子因材施教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孔子:“老师,听到别人的建议,自己就立刻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应该先问问你的父亲和兄长,怎么能听到别人的建议,自己就立刻去做呢?”
后来,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冉有同样问:“老师,听到别人的建议,自己就立刻去做吗?” 孔子回答说:“是,听到别人的建议,自己就应该立刻去做。”
同样的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会有截然相反的两种回答呢?弟子公西华带着心中的疑问,跑去问老师。孔子解释说:“冉有做事谦逊,遇事退缩,所以我让他勇于进取。但是,子路胆大逞强,办事冒失,所以我让他先和父兄商量后再去做。”
写作角度: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
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有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
“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
写作角度:教师要善待学生,适当的给学生改错反省的机会,做到以德服人。
温馨提示:如果你符合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的话,不妨赶紧准备好材料,到了报名时间就可以立马去报名了哟。若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试相关的信息,不妨咨询下闽州教育的老师们,他们将为大家细心解答各种问题的,具体的联系方式如下:
报名电话:185-5928-9775(微信号) 林老师
185-5969-5373(微信号) 罗老师
报名地址:闽州教育职业培训中心(厦门市湖里区安岭二路95号红豆杉科技大厦B栋6楼B区闽州教育)
招生网址:www.minzhou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