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想要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吗?若是下定决心要报名的话,请做好考试准备哟。闽州教育网小编提醒,想要顺利拿下考试的话,最好认真记忆考点,尤其是核心考点,更加要细心哟。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两大核心考点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一)感觉的发展
1.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青少年的视觉感受性在不断提高,精确区分各种颜色和色度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加。
2.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研究表明,初中生区分各种色度的能力比小学要高出60%以上。15岁前后,视觉和听觉感受性甚至会超过成人。
(二)知觉的发展
1.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
2.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
3.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
4.初中阶段,少年期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
二、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一)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
1.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
注意的发展始于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
3.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
(二)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
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
3.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4.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第一,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第二,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像记忆要优于词语。
第三,中学生能主动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第四,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手段。
第五,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四、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
2.在整个中学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占据主导地位。
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五、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
1.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
2.智力基本达到成熟
3.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1.过渡性 2.闭锁性 3.社会性 4.动荡性
二、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一)性意识的出现
1.渴望了解性知识
2.对异性充满好奇和爱慕
3.在异性面前容易紧张和兴奋
4.性冲动和性欲望的出现
(二)性情感的发展变化
1.疏远异性阶段
2.接近异性阶段
3.异性眷恋阶段
4.择偶尝试阶段
三、对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
(1)加强教育,理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
(2)更新理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
(3)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性冲动、恰当地与异性交往。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人格的特征
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功能性的特点。
二、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1.气质与性格
(1)气质
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有各自的特点,作为教师应了解并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每一种气质都存在向某些积极或消极性格品质发展的可能。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不应刻意地改变学生的气质,而是要注意帮助各种气质类型的学生,发展积极品质而克服消极品质。(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2)性格
一是性格的态度特征。二是性格的意志特征。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四是性格的理智特征。
2.认知风格
(1)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2)冲动型和沉思型 (3)同时型和继时型
三、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1.激发中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
2.进行人格素质的整合教育
3.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
4.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
5.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培养的正合力
6.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7.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培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四、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强调生物本能即性本能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调婴幼儿时期的经历和经验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他把发展分为五个时期:1.口腔期2.肛门期3.性器期4.潜伏期5.生殖期。
五、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4.学龄期(6、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5.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7.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8.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六、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温馨提示:若是你符合报考教师资格证的条件的话,不妨提前准备好材料,到了报名时间就可以直接去报名了。若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试相关的信息,不妨咨询下闽州教育的老师们,他们将为大家细心解答各种问题的,具体的联系方式如下:
报名电话:185-5928-9775(微信号) 林老师
185-5969-5373(微信号) 罗老师
报名地址:闽州教育职业培训中心(厦门市湖里区安岭二路95号红豆杉科技大厦B栋6楼B区闽州教育)
招生网址:www.minzhou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