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要成为一名教师,就要拿下教师资格证考试,下面闽州教育网小编将和大家分享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考生们认真记忆,有助顺利拿下教师资格证统考。对这项考试没有把握的小伙伴们,不妨来认真了解一下吧。
教师资格证统考之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国家政策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
2.推进新课程改革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可以总结为: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3.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素质教育的途径除了课程之外,还包括学校教育活动中的管理活动,校外、课外教育活动及班主任工作。其中,班主任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1)学校管理
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需要学校管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2)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除学校的正式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外。
还有各种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3)小学班主任工作
在学校教育中,班级是有组织地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基层单位。其中,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因此,班级素质教育开展的效果,取决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教育方法。
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
(一)教育观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它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人们对教育要素不同观点的影响。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二)素质教育观
1.定义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