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距离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还有一段时间,对于想要拿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这门课程的人来说,你做好准备了吗?若是还没有准备好的话,请跟着闽州教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看这门科目的核心考点,多记忆一点,考试时才能快速找出答案哟。
教师资格证考试核心考点: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之学习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一般来讲.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一)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常用的复述策略有以下几种:(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1)记忆术(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常用的组织策略:(1)列提纲(2)利用图形(3)利用表格。
(二)元认知策略
分为以下三种:1.计划策略2.监控策略3.调节策略。
(三)资源管理策略
主要有以下几种:1.时间管理策略2.环境管理策略3.努力管理策略4.资源利用策略。
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主要有:(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主要有:(1)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心理学被视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心理学发展史中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后来在维果斯基、奥苏伯尔、布鲁纳等人的推动下,这一理论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