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学教育知识》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之一,想要拿下考试就要想法子多记住一些考点。下面闽州教育网小编将和大家分享《中学教育知识》科目中比较重要的部分考点,请参加了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小伙伴们,来认真记忆一下哟。
《中学教育知识》考点你记熟了吗?请教师资格证考生牢记考点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1.过渡性2.闭锁性3.社会性4.动荡性
二、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一)性意识的出现
1.渴望了解性知识2.对异性充满好奇和爱慕3.在异性面前容易紧张和兴奋4.性冲动和性欲望的出现
(二)性情感的发展变化
1.疏远异性阶段2.接近异性阶段3.异性眷恋阶段4.择偶尝试阶段
三、对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
(1)加强教育,理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2)更新理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3)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性冲动、恰当地与异性交往。
教育学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学记》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2.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主张“有教无类”.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教学方法又称为“产婆术”。
4.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5.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深受人文主义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
1632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是《爱弥儿》。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第一,提出“白板说”。第二,主张绅士教育。
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也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美国教育家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他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第一,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第二,“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第三,主张“在做中学”。第四,学校即社会。第五,提出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一确定疑难所在一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一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一验证这个假设。
温馨提示:对于参加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报名的考生们,考试时间快到了,请抓紧时间复习、记忆考点哟。若是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相关的信息,不妨咨询下闽州教育的老师们,他们将为大家细心解答各种问题的,具体的联系方式如下:
报名电话:185-5928-9775(微信号) 林老师
185-5969-5373(微信号) 罗老师
报名地址:闽州教育学历教育学习中心(或者厦门市湖里区安岭二路95号红豆杉科技大厦B栋6楼B区闽州教育)
招生网址:www.minzhou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