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距离2019教师资格证笔试开考只剩下十几天了,你做好考试准备了吗?闽州教育网小编提醒,教资笔试虽然不会特别难,但是不认真备考的话,挂科的概率也是很高的。所以说,务必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2019下小学教资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之教学设计题
考点1:语文常见修辞写法
1.比喻:是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
2.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3.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5.对偶: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6.反问:反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7.设问:设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8.反复: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如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9.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按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关系,可分为正衬与反衬两种。
考点2:语言表达
1.准确、鲜明
语言表达得“准确”,指语言表达要确切符合规范;语言表达得“鲜明”,指语言表达要分明而确定,不含糊。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语言的运用符合汉民族的习惯,不用或尽量少用欧化的句法。
第二,要符合约定俗成的语言法则。
第三,要以普通话为准则,尽量少用一般人不懂的方言俚语。
第四,避免文白夹杂的现象。
2.生动
语言表达得“生动”,指用词造句要能够形象地再现现实,从而使读者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睹其形、如闻其声的感觉。为了使语言生动,必须做到:
第一,恰当使用动词、形容词,从形声色等方面对事物进行形象的描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二,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等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灵动性。
第三,恰当运用句式。语言表达中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就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3.简明
简明的本质要求是: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传送最大的信息量,达到最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收到最好的表达效果。简,即简要,就是用较少的文字,把主要的意思说出来,它反映了量的要求。明,即明白,就是要把意思表达清楚,使对方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它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
达到简要,需注意两点:一是提炼内容,排除冗余信息;二是推敲语句,删削多余词语。达到明白,也要注意两点:一是消除歧义,二是避免费解。
4.连贯
连贯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统一的话题、合理的句序、上下文语意的呼应三个条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这些是近年来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要使文章语言连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保持话题的统一性;
第二,保持表述角度的一致性;
第三,保持语言衔接的紧密性。
5.得体
所谓得体,就是所用语句与特定的语境相吻合、不矛盾、不冲突、妥帖恰当。它要求说话者既要考虑自己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情况,又要考虑听话者的诸方面情况,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目的,选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考查语言是否得体,内容一般涵盖两大方面:一是考查语言转述是否得体;二是考查遣词造句是否得体,要求能找出运用不当的词语,并知道用词不当的原因。
温馨提示:教师招考可比考教师资格证难得多,如果你想要参加教师招聘,同时又已经获得了教师资格证。建议考生考虑报个班培训学习一下,这样才能更有把握通过教师招聘考试。若想要了解更多教师招聘考试培训相关的信息,不妨咨询下闽州教育的老师们,他们将为大家细心解答各种问题的,具体的联系方式如下:
报名电话:185-5928-3143(微信号) 林老师
185-5969-5373(微信号) 罗老师
报名地址:闽州教育职业培训中心(厦门市湖里区安岭二路95号红豆杉科技大厦B栋6楼B区闽州教育)
招生网址:www.minzhou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