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在备考2019教师资格证笔试的考生们,下面闽州教育网小编将和大家分享常见写作文体之议论文的内容,这是综合素质科目中的内容,想要顺利拿下这门科目的话,建议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
2019小学教资考试综合素质备考:常见写作文体之议论文
1.涵义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可以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
2、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结构方式”,但不是所有的议论文都是这样的格式,为了能够充分说明论点,又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等。
1)并列式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行的。
【辨别方法】行文在几个并列的层次或者段落之前常常标有“第一”、“第二”或“首先”、
“其次”或“从……上看”、“从……上分析”等形式,或者几个并列的层次出现的首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共同联合起来证明中心论点,不同的分论点有时常常是并列的关系。
2)递进式
文章的各部分或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的要求,不能随便变动。层次之间的关系往往由浅入深。
【辨别方法】段与段之间常常有一些递进式的标志“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
3)总分式
是指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总分式包括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总分式里分述各项一般都是并列的。
【辨别方法】注意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如果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就是中心论点,那么一般都是总分式,因为正文多半是论证过程;如果开头段和结尾段互相呼应,那么就是总分总。
4) 对比式
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用一种事物或意思来比照另一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比式。
【辨别方法】一般这样的文章都是有分论点,分论点的意思有比较鲜明的对立点,或者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比如说有一篇文章《谦虚使人进步》,文章的前半部分正面说谦虚使人进步,后半部分的分论点是,不谦虚会使人落后,然后分别拿出论据,这样就是对比论证。
精彩文章分享:2019小学教师资格笔试提分练习题
1.《学纪》中“长善救失”这句话体现了( )。
A.循序渐进原则
B.教学相长原则
C.及时而教原则
D.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2.通过人格感化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参观法
D.实际锻炼法
3.对于一些学生,批评容易使他们产生消极情绪,而表扬往往令他们振奋起来,所以对这样的学生的德育要坚持( )的原则比较好。
A.启发诱导
B.正面教育
C.负面教育
D.循序渐进
4.刘明是七年级新生,小学时品学兼优,但升入初中后,成绩明显下降,开始逃课、抽烟、沉迷网吧。陈老师知道这些情况以后,从多方面了解刘明转变的原因,并和他的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一起为刘明的健康成长做出努力。陈老师的做法主主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知行统一原则
B.正面教育原则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教育活动对教师个人言行提出了一条重要的教育职业道德规范是( )。
A.为人师表
B.言行一致
C.团结协作
D.举止端庄
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长善救失体现了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因此体现了发挥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的教学原则。
2.【答案】B
解析: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描述,坚持正面教育原则较好。
4.【答案】D
解析: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要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题干中,陈老师多方面的了解刘明转变的原因并与家长沟通,一起努力正体现了这一原则。
5.【答案】A
解析:为人师表是教育活动对教师个人言行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职业的内在需要。
温馨提示:教师招考可比考教师资格证难得多,如果你想要参加教师招聘,同时又已经获得了教师资格证。建议考生考虑报个班培训学习一下,这样才能更有把握通过教师招聘考试。若想要了解更多2019教师招考培训相关的信息,不妨咨询下闽州教育的老师们,他们将为大家细心解答各种问题的,具体的联系方式如下:
报名电话:185-5928-3143(微信号) 林老师
185-5969-5373(微信号) 罗老师
报名地址:闽州教育职业培训中心(厦门市湖里区安岭二路95号红豆杉科技大厦B栋6楼B区闽州教育)
招生网址:www.minzhou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