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提问注意事项
1.关于问题设计
(1)问题设计要有目标性;
(2)问题设计要有科学性;
(3)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
(4)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5)问题设计要有趣味性;
(6)问题设计要有顺序性;
(7)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
(8)问题设计要有挑战性;
(9)问题设计要有探索性;
(10)问题设计要有生成性。
2.提问要讲究时机
教学视角是课堂选择提问时机的重要依据。当提问的时机迎合了教学需要并与教学视角相吻合时,即为“最佳时机”。
(1)根据教学进程恰当把握
教学进程是把握提问时机的决策因素。教师可根据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时机包括:当教学到达教材的关键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疑难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精华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矛盾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深奥处时等。
(2)根据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恰当把握
学生的心理状态多种多样,如当学生思维困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破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当学生疑惑不解、一筹莫展时;当学生胡思乱想、精力分散时;当学生有所感悟、心情振奋、跃跃欲试时等,都可以用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
总之,提问时机要把握恰当,做到当问时则问,善于捕捉学生的“愤、悱”状态,在学生“心欲知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时,不失时机地用问题的钥匙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寻找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3.提问要注意态度
(1)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提问环境
提问要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也可以制造适度的紧张气氛,以提醒学生注意,但不要用强制性的语气和态度提问。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消除学生过度紧张的心理,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问题的回答,大胆发言。
(2)教师在提问时要保持谦逊和善的态度
提问时教师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以及与学生的距离、在教室内的位置等,都应使学生感到信赖和鼓舞,而不能表现出不耐烦、训斥、责难的态度,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回避、抵触的情绪,阻碍问题的解决。
(3)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回答
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要适当等待,启发鼓励;对错误的或冗长的回答不要轻易打断,更不要训斥学生;对不做回答的学生也不要批评、惩罚,应让他们听听别人的回答。
(4)教师要正确对待提问中的意外
有些问题,学生的回答往往出乎意料,教师可能对这种意外的答案是否正确没有把握,无法及时应对处理。此时,教师切不可妄作评判,而应实事求是地向学生说明,待思考清楚后再告诉学生或与学生一起研究。当学生纠正教师的错误回答时,教师应该态度诚恳、虚心接受,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