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课程评价
1、目标评价模式
首先由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泰勒提出,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由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斯克里文提出。他认为,评价者应该注意到的是课程计划的实际效应,而不是其预期的效应。
3、CIPP评价模式
是指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的缩写
4、CSE评价模式
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基本理念
1、三维目标观:即教学的目标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
2、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更加综合,体现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培养学生综合的视角和综合的能力。
3、内容联系观: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已有的经验相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习更有意义。
4、学习方式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5、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不是检查验收的作用。
6、校本发展观: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发展。
(二)核心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用“心”施教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甑别和选拨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
(一)课程结构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二)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体现出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教材管理由“国编制”转变“国审制”,教材呈现方式多样化
(三)课程实施
1、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
3、教师观方面: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4、教学行为方面: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四)课程管理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五)课程评价
在教师评价方面,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打破关注教师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补充: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
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相统一;
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
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温馨提示: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日期,很快就要到了,想要顺利拿下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话,请认真备考,比如说可以考虑报个班学习。若想要了解更多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相关的信息,不妨咨询下闽州教育的老师们,他们将为大家细心解答各种问题的,具体的联系方式如下:
报名电话:185-5928-9775(微信号) 林老师
185-5969-5373(微信号) 罗老师
报名地址:闽州教育职业培训中心(厦门市湖里区安岭二路95号红豆杉科技大厦B栋6楼B区闽州教育)
招生网址:www.minzhou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