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州教育导航网址: 职称评审 研究生 公务员 教师资格 司法考试 闽州教育 建设执业 金融财会 职业资格 中考 高考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师资格 > 备考材料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之重要人名记忆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之重要人名记忆


  【摘要】距离2019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已经不远了,你做好准备了吗?下面闽州教育网小编将和大家分享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之重要人名的这部分的内容,如果你想要顺利拿下考试的话,请跟着小伙伴们,一起往下看一看吧。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之重要人名记忆

  1、维果斯基

  维果斯基是教育理论中比较重要的人物之一,考核方式主要集中在他的理论介绍中,尤其是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支架式教学等。维果斯基的名字是典型的俄国人,因此只需要记住维果两个字即可。

  同理,米丁斯基是教育起源说中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之一,只需要记住米丁即可,或者在选择题中看到劳动起源说选择苏联人。

  2、斯滕豪斯、斯克里文、斯塔弗尔比姆

  斯滕豪斯的考察方式较少,但是题目新颖。他是课程设计模式中的过程模式,并首先提出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观点。

  斯克里文是课程评价模式中目标游离模式的设计者。

  斯塔弗尔比姆是课程评价模式中CIPP模式的设计者。

  三者都是建立在对泰勒模式的批判基础之上而建立起来的。三者可以联结记忆,分别记忆为斯斯、斯文、斯(最长)。在理解泰勒目标模式,泰勒设计模式的基础上,理解三者的区别。

  3、卡普捷列夫、考夫卡

  卡普捷列夫是教育心理学的考察人物之一。1877年,他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名字可以简单记忆为“卡夫”,教师资格考试中大部分考生都是女生,相信大家都知道“卡夫”是一种饼干-“奥利奥”吧,记住奥利奥就记住了卡夫。

  精彩文章分享:教师资格证易混必考点

  1、正强化VS负强化

  消退VS惩罚

  正强化: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得到正强化物,那么此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正强化在塑造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负强化: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

  消退: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称之为消退。

  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2、顺向迁移VS逆向迁移

  正迁移VS负迁移

  根据迁移发生的前后方向,可把迁移分为

  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顺向迁移。

  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是逆向迁移。

  根据是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也就是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

  3、绝对感觉阈限VS绝对感受性

  差别阈限VS差别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叫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感觉最小差别量的能力。

  4、瞬时记忆VS短时记忆VS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瞬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

  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长时记忆就像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它保存着我们将来可以运用的各种事实、表象和知识。

  5、有意注意VS有意后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6、思维的间接性VS概括性

  思维的间接性:指人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认识另—些不能被直接感知或不可能被直接感知的事物、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进程。例如,内科医生不能直接看到病人体内各种脏器的病变,却能通过听诊、化验、切脉、量体温、量血压,以及利用各种医疗器械为中介,经过思维加工间接地判断。

  思维的概括性:指思维所反映的不是个别的事物或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所具有的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例如各种概念,都是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性抽象概括。

  7、感觉适应VS感觉对比

  感觉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例如,同样一个灰色矩形,处在白色背景上看上去暗淡些,处在黑色背景厂看上去明亮些。

  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种感受器时,产生继时对比。如,吃了糖后接着吃橘子,觉得柑橘很酸。

  温馨提示: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日期,很快就要到了,想要顺利拿下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话,请认真备考,比如说可以考虑报个班学习。若想要了解更多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相关的信息,不妨咨询下闽州教育的老师们,他们将为大家细心解答各种问题的,具体的联系方式如下:

  报名电话:185-5928-9775(微信号) 林老师

            185-5969-5373(微信号) 罗老师

  报名地址:闽州教育职业培训中心(厦门市湖里区安岭二路95号红豆杉科技大厦B栋6楼B区闽州教育)

  招生网址:www.minzhouedu.com

上一篇: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普通话多音字的认读规则下一篇:填报高考志愿时有哪些最常见的失误?
关于我们
法律申明
联系方式
加入我们
服务中心
报名地址
缴费方式
学费分期
商务合作
讲师应聘
招商加盟
推广联盟
电话客服热线:400-968-726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闽州教育活跃用户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每天好料不断
2015-2020 版权所有@厦门华育远教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闽ICP备170027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