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写作题(50分)
3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勤奋工作是树立教师威信的第一要素。天道酬勤,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我们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地完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勤于工作,乐于奉献,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请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本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
2.C【解析】题干所述说明我国青少年儿童具有受尊重的权利,在法律关系上来讲,众生都是平等的。
3.D【解析】从社会学角度看,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自身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从道德层面来说,教师和学生共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进步,二者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4.D【解析】D项所述属于传统的教学观,不符合当代学生观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5.B【解析】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是说学校应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为目标。B项所述与题干意思相符。
6.B【解析】德育方法是指为达到德育目的,而在德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常见的德育方法有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等。题干所述是对榜样法的解释。
7.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
8.D【解析】现代学生观包括学生发展的整体观、学生发展的主体观、师生之间的平等观三方面的内容。题中D项所述属于传统教学观。
9.B【解析】由于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的性格特点是各异的,加之教学内容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态度和方式对待教学工作,而应以一种发展变化的观点,研究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工作情境。
10.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11.B【解析】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2.A【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军队所属院校的教师和教育教学辅助人员,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有关规定。
13.C【解析】班主任让小虎把桌椅搬到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一个人坐,是时小虎的惩罚,具有歧视性,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14.D【解析】教师因为学生没写完作业就罚站,是一种变相体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15.C【解析】《卡农》和《致爱丽丝》是钢琴曲,《命运》是交响曲,《蓝色的多瑙河》是圆舞曲。圆舞曲原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传入我国后,也被音译为“华尔兹”。
16.B【解析】李白的《长干行》中有:“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这两个成语即出自此处。
17.A【解析】文段第一句提出设问,接着解释了孔子的教义正是因为能与实际相结合,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后两句指出儒学对于实践的重视正是其本质的重要体现。所以整个文段的主要意思是,儒学本质中包含的务实精神是促使其经久不衰的原因。A项正确。文段并没有提到孔子思想的精髓,B项错误。文段谈论的主体不是孔子,而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C项错误。D项是对文段最后一句的简单复述,不能代表文段的主要意思,排除。
18.C【解析】《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C项所述错误。
19.A【解析】托马斯?艾略特是英国著名诗人。《荒原》是托马斯?艾略特的成名作和影响最为深远的作品,也是象征主义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文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1948年因“革新现代诗,功绩卓著的先驱”,获诺贝尔奖文学奖。
20.A【解析】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于公元755年至763年所发生的一场叛乱,前后持续时间长达八年,不仅给民生、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而且从这以后唐朝开始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由此由盛转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