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材料题往往是很容易丢分的,想要顺利拿到分数,就要多记忆知识点才行。下面闽州教育网小编将和大家分享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题必背考点——德育原则,这样才能顺利拿下教师资格证哟。
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题必背考点之德育七大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③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
(二)疏导原则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①严要有度;
②严要有方;
③严要有恒;
④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充分信任学生;
⑤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⑥不能迁就学生。
(四)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①“一分为二”看待学生;
②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客服缺点;
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觉进行自我修养。
(五)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①统一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②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③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六)因材施教原则
①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②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进行教育。
(七)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①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
②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③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与活力。
精彩文章分享:教师资格考试常考人物之孟子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相关考点如下:
(一)思孟学派
孟子,名柯,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人们通常把子思和孟轲视为一派,这就是著名的思孟学派。思孟学派研究孟子教育思想的主要资料是《孟子》一书。孟子在政治上的主要主张是劝说统治者施行“仁政”。关于思孟学派,他们提出的教学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考试重点,考生要记住。
(二)内发论的代表
孟子认为人性生来就是善的,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从“性善论”出发,孟子认为人人都先天具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但是,仅有这些“善端”是不够的,必须加以扩充,使之达到完善的境地。因此,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三)“明人伦”与教育目的
孟子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所谓的“人伦”就是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伦理道德为基本教育内容,以“孝悌”为伦理道德基础的教育。另外孟子还是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四)教学思想
1.深造自得:孟子认为知识的学习,并非从外而来,必须经过自己主动自觉地努力钻研,才能彻底领悟。所以,学习中特别重要的是由感性学习到理性思维的转化。“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2.盈科而进:“盈科而后进”指出了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
3.教亦多术:对不同情形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法。
4.专心致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五)社会分工与教育
分工思想是孟轲的重要经济思想,也是其教育理论中重要的基础思想。他认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必要的。
温馨提示: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时间已经不多了,考生们赶紧认真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吧。若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的信息,不妨咨询下闽州教育的老师们,他们将为大家细心解答各种问题的,具体的联系方式如下:
报名电话:185-5928-9775(微信号) 林老师
185-5969-5373(微信号) 罗老师
报名地址:闽州教育职业培训中心(厦门市湖里区安岭二路95号红豆杉科技大厦B栋6楼B区闽州教育)
招生网址:www.minzhou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