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法]
1、教学方法:
小说的鉴赏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教学中始终将小说视为一个整体,设计主要问题勾联有关内容,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充分的交流,在课堂中形成全方位的“立体交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与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抓住解读人物是读懂小说的主要途径这一关键,进行如下教学安排及学法指导:
⑴ 朗读法:反复朗读,仔细揣摩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刻理解人物形象,整体把握内容。
⑵ 矛盾分析法: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必须理解他性格中的矛盾性,把握人物形象,深究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题思想。
⑶ 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思想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⑷ 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范进中举》比较,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
2、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孔乙己画像和“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
[说学法]
一个好的老师不能只会奉献,而应该交给学生怎样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合作探究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找出反映孔乙己性格的关键语句。
2、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从文中感受人物留给我们的印象。
3、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挖掘文本意义。
[说教学设计]
配合上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上我作了如下安排: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孔乙己图片、咸亨酒店图片)
由名家对《孔乙己》的评价导入 (能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
2、(多媒体展示文题、作者)
3、(多媒体展示《孔乙己》的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2、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片断,说说孔乙己的身世和遭遇。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是为了使学生对孔乙己这个人物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
三、问题探讨,分析孔乙己的形象,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
1、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可笑的性格、孤独的人生、残酷的命运。
⑴ 填写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⑵ 孔乙己的一生是孤独的,他为什么不与人交流?别人为什么笑他?
⑶ 文中从哪些方面揭示孔乙己残酷的命运?
(通过合作探究,弄清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的性格特征。)
2、探讨孔乙己悲剧产生的原因。
课堂辩论: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辩题:正方:孔乙己悲剧主要是自身原因,他是一个时代落伍者。
反方:孔乙己悲剧主要是社会原因,旧时代扼杀了孔乙己。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通过辩论理解孔乙己悲剧产生的原因。
(创设情境,通过辩论一方面深化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为以下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作了铺垫。)
3、讨论小说的主题:
孔乙己这篇小说的主题,有的人说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有人说是揭示社会变革中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有人说是批判冷漠、麻木的国民性。写一篇短文,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在理解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和孔乙己悲剧产生的原因之后,再让学生去更深刻理解孔乙己这篇小说所揭示的主题就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4、揣摩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
学生通读全文思考: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安排这个部分的目的是,它不但落实了本单元中所要求的欣赏小说时,要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而且对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物的性格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也是有帮助的。)
5、理解小说精巧的构思:
学习小组合作研讨:
⑴ 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⑵ 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
⑶ 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通过研讨以上三个问题,不但深化了对文章的理解,更能从鲁迅这样的文学巨匠手中学到写作构思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