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方向你知道吗?闽州教育网小编提醒,考前认真了解一下,有助考生更好的拿下教师资格证考试哟。为了能够顺利拿下幼儿教育心理学科目的考试,考生们请速速往下看一看吧。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幼儿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方向
第一章、绪论
识记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另外,它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幼儿心理学的概念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的本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四、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基础理论
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的活动等方面的因素。
行为主义学说
1.华生在发展心理学中的突出观点是,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1)否认遗传的作用;(2)片面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3)重视对幼 儿情绪的研究。
2.斯金纳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强调积极强化对儿童行为形成的重要作用:1.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2.斯金纳认为,强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行为不至于退化。3.斯金纳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的效果都是改变行为反应概率。4.他还强调及时强 化,他认为及时强化有利于行为的巩固和发展。
认知发展学说
这一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 个: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化。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 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社会学习论
班杜拉是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1.他强调观察学习2.重视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
观察学习的概念
所谓观察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替代强化的概念
替代强化,即学习者不一定自己亲自产生行为或接受强化,而只是看到他人的成功或受到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相反,如果看到了他人的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
第三章、幼儿感知觉和注意
感觉
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人们反映现实世界最基础、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差别感觉阈限
在已有感觉的基础上,为引起一个差别感觉,刺激必须增加或减少到一定的量。一个人能够分辨的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叫做差别感觉阈限。
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它是指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抑制努力的注意。
错觉
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现象。
观察力
观察是指一个人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感知能力。
理解感觉的特性及应用:无。
知觉的特性及应用(无)
特性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
影响幼儿注意发展的因素:幼儿的注意不稳定,易转移。
首先,与外界刺激本身的特点、性质有关。
第二,与幼儿的兴趣、需要有关。
第三,与幼儿的生理成熟水平有关。
第四,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等有关。
另外,幼儿注意力的发展与其身体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幼儿感知觉的特点:无。
应用——幼儿注意及观察力的培养:
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1.必须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必须对幼儿有一定的有意注意的要求;
3.用语言组织、稳定幼儿的有意注意;
4.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保持有意注意;
5.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
温馨提示:若是你已经拿到了教师资格证证书的话,想要成为一名教师的话,请及时报名教师招考培训吧,通过老师的指点,通过考试的概率比较高哟。若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试相关的信息,不妨咨询下闽州教育的老师们,他们将为大家细心解答各种问题的,具体的联系方式如下:
报名电话:185-5928-9775(微信号) 林老师
185-5969-5373(微信号) 罗老师
报名地址:闽州教育职业培训中心(厦门市湖里区安岭二路95号红豆杉科技大厦B栋6楼B区闽州教育)
招生网址:www.minzhou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