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州教育导航网址: 职称评审 研究生 公务员 教师资格 司法考试 闽州教育 建设执业 金融财会 职业资格 中考 高考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师资格 > 备考材料 >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常考的人物信息推送(二)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常考的人物信息推送(二)

  三、荀子

  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相关考点如下:

  (一)“性恶论”与教育作用

  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因此他认为应该以“礼”来约束。关于荀子的性恶论,考试中就只以性恶论的代表的形式考查,不会有其他更深入的形式。

  (二)外铄论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因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也使选择题常考点。

  (三)环境决定论

  荀子有一句名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过度强调了环境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这是一种环境决定论的观点,考试中常考这句,就以“环境决定论”来考察。

  (四)“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荀况:“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荀子认为闻见、知、行,每个阶段都具有充分的意义,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1)闻见

  学习的起点、基础和知识的来源,但是又是有缺陷的,首先,感官不能把握整体与规律,其次,感官常因主客观因素影响而产生错觉。

  (2)知

  学习而善于运用思维去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就能自如的应对事物的变化。

  第一,“兼陈万物而中悬衡”。

  第二,“虚一而静”,“心”是藏与虚、两与一、动与静的统一。

  (3)行

  行就是知识的实践,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高的阶段。

  (五)论教师

  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教师参与治理国家是通过一个中介实现的,那就是他的施教。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荀况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四、孔子

  孔丘,字仲尼,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于公元前479年。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孔丘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事迹被他的弟子汇编成一本书,名为《论语》,《论语》是世界上最早的论述有关教育的文献。相关考点如下:

  (一)孔子与《论语》

  我们应知道,《论语》不是孔子所著,而是由其弟子所写。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题目中会在这里设置考点。另外,关于孔子本人,也要知道他的相关事迹。

  (二)孔子的思想

  (1)基本出处考查

  孔子的相关思想在论语中有所反映。在相关考题中主要以判断某些观点是否出自论语或是否是孔子的观点的方式考查。

  (2)孔子思想的考查

  ①孔丘提倡“有教无类”

  作为办学方针,认为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主张“学而优则仕”,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学而优则仕”包括了多方面的意思: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经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官的资格,“学而优则仕”确定了教育培养统治人才的目的,体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②孔丘主张以“六艺”为教学内容

  孔丘继承西周贵族“六艺”教育传统,吸收采择了有用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创设新学科,虽袭“六艺”之名,但对所授学科都作了调整,充实了内容。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是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分科课程的雏形。

  ③“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丘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早十几年,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在教学时必须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的,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然思考但有所领会,但不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的,此时可以去开导他。

  ④因材施教

  孔子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采用因材施教的人。但是“因材施教”一次最早是由朱熹提出的。应注意区分。

  ⑤学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体现了学习要学思结合的。

  ⑥社会本位论

  孔子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⑦关于教学过程

  孔子提出“学-思-行”的教学过程,有的时候也可以总结为“学-思-习-行”。

1 2 3 4 下页 
上一篇: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教学设计题的三大特点下一篇:往年(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之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关于我们
法律申明
联系方式
加入我们
服务中心
报名地址
缴费方式
学费分期
商务合作
讲师应聘
招商加盟
推广联盟
电话客服热线:400-968-726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闽州教育活跃用户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每天好料不断
2015-2020 版权所有@厦门华育远教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闽ICP备170027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