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条小河》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我是一条河》,朗读全诗,注意节奏。
2、分析、讲解全诗的内容。
3、体会诗的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步骤: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请一位同学(优生)谈谈最近的感受或见闻。
2、请一位中等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也要给予指点。
二、作者简介,导入新课:(3分钟)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现代诗人、学者。冯至的诗具有轻柔婉美的抒情风格,鲁迅曾称冯至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三、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学生试读,揣摩诗歌的感情基调。
2.全诗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喜与忧,要读得轻灵、舒缓。教师范读。节奏、重音划分如下: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旁/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人/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水的裙裳。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了/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更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火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四、分析、研读全诗。
1.全诗共五节,诗人把’哦’比喻成一条"小河",写"我"作为一条"小河"流入"大海"的经过。全诗可分三层,请同学们划分出来,并试着归纳每层的意义。
明确:第一节为第一层,写"我"和心中的恋人"你"的邂逅,迸发出青春耀眼的火花。第二、三节为第二层,写"找"流过森林和花丛,给心中的恋人编织裙裳和花冠,表达了"我"对恋人的充满柔情的爱意。
第四、五节为第三层,写"我’非为一条"小河",无奈地流入了风后浪狂的大海,消失了自我,也消失了温柔美丽的爱恋。
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注意联系诗的写作背景、时代背景。(目标3)
明确:①这首诗一般被当作爱情诗来读。写少男少女纯洁、执着、美好而略带忧郁情绪的爱恋。
②也可以理解得更宽泛些,比如,小河追求的执着与痴迷,可理解成对理想追求的忧
与喜。
3.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学会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诗歌主题。例如刘半农的《教我如何
不想她》、郭沫若的《炉中煤》,仅就表层理解都是情诗,倘能根据时代背景作深层次的理解,则认为是典型的爱国诗篇。
五、背诵比赛。
六、布置作业:
1、朗诵这两首诗。(A)
2、完成课后练习题三。(B)
3、〈〈掌握语文〉〉。(C)
七、说课精要:诗歌教学,总的说来,不宜多讲,重在学生自己去感悟。而要让学生实现自己感悟。一、要让学生树立"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观念,多诵读。二、要让学生掌握阅读欣赏诗歌的步骤和方法。
板书设计:
一、相遇:无心
二、爱恋裁剪裙裳编织花冠
三、挫折吹折击碎
四、消失漂漾幻散
八、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