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州教育导航网址: 职称评审 研究生 公务员 教师资格 司法考试 闽州教育 建设执业 金融财会 职业资格 中考 高考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师资格 > 备考材料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之古代教育和称谓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之古代教育和称谓


  【摘要】教师资格证考试可不简单,想要顺利拿下考试的话,闽州教育网小编提醒,需要想法子认真备考,才能通关考试哟。所以说,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学综合素质考点之古代教育和称谓,对这一块内容不够熟悉的小伙伴们,速来了解一下吧。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之古代教育和称谓

  古代教育

  一、启蒙教育

  中国古代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西周以前。中国人十分注重启蒙教育,优秀的启蒙读物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等。

  二、国学

  西周的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国学是中央设立的学校,有大学和小学之分。国学包括了德、行、艺、仪四个方面,具体内容则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三、私学

  商周两代的学校教育,都是由国家来管理的。春秋时期产生了私学,最早的私学创立者是孔子。孔子以后,官学和私学并重,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双轨制。

  四、官学

  汉代的官学中有中央政府主办的太学和鸿都门学.也有地方政府主办的郡国学。

  中国历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是始于汉武帝时的太学,以五经博士为教官。太学,西汉时期出现的专门传授知识、研究学问的机构,汉武帝时设在长安,是中国当时的最高学府。

  五、教育学专著

  《礼记》中的《学记》和《大学》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总结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的教育学专著,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学专著。此外还有《荀子·劝学》《管子·弟子职》。

  六、书院

  宋初四大书院有:湖南长沙市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市的睢阳书院(应天府书院)、河南嵩山南麓的嵩阳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南宋四大书院有:张械主持的岳麓书院、朱熹主持的白鹿洞书院(第一个完整系统的书院学规是由朱熹制定的《白鹿洞学规》)、吕祖谦主持的丽泽书院、陆九渊主持的象山书院。

  七、科举考试

  1.孝廉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2.科举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3.及第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4.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考试为会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各省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会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测问,以定甲第。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5.进士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6.状元

  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7.金榜

  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古代称谓

  1.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束发:男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男子三十岁

  不惑:男子四十岁

  知命:男子五十岁

  花甲:男子六十岁

  古稀:男子七十岁

  2.尊称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

  3.别称

  父母称高堂、椿萱、双亲。

  妻父俗称丈人。雅称岳父、泰山。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

  老师称先生、夫子、恩师。学生称门生、受业。

  学堂称寒窗、鸡窗,同学为同窗。女婿称东床、东坦、娇客。

  父母死后称呼上加“先”字,父死后称先父、先严、先考:母死后称先母、先慈、先妣。同辈人死后加“亡”字,如亡妻、亡兄、亡妹。夫妻一方亡故叫丧偶,夫死称妻为寡、孀,妻死称夫为鳏。

  4.讳称

  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佛道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5.职业的称谓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我国古代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称呼,如称媒人为冰人,因“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黄帝时伶伦造音乐.因称乐官为伶官,后以伶人泛指演员;三国吴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但使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轻者一株,积年蔚然成林,因此称医学界为杏林;唐玄宗曾教乐工、宫女在“梨园”演习音乐舞蹈.因此称戏曲界为梨园;孔子曾于杏坛讲学,后称教育界为杏坛。

  温馨提示:若是你符合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的话,不妨提前准备好材料,到了报名时间就可以直接去报名了。若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试相关的信息,不妨咨询下闽州教育的老师们,他们将为大家细心解答各种问题的,具体的联系方式如下:

  报名电话:185-5928-9775(微信号) 林老师

            185-5969-5373(微信号) 罗老师

  报名地址:闽州教育职业培训中心(厦门市湖里区安岭二路95号红豆杉科技大厦B栋6楼B区闽州教育)

  招生网址:www.minzhouedu.com

上一篇: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试题之中学综合素质下一篇:教师资格证考试大题答题技巧: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
关于我们
法律申明
联系方式
加入我们
服务中心
报名地址
缴费方式
学费分期
商务合作
讲师应聘
招商加盟
推广联盟
电话客服热线:400-968-726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闽州教育活跃用户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每天好料不断
2015-2020 版权所有@厦门华育远教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闽ICP备170027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