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学综合素质》这一科目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部分,想要精通这一科目就要认真记忆考点。下面闽州教育网小编将和大家分享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可是《中学综合素质》书本中常考的考点,想要拿下教师资格证的小伙伴们,请速来了解一下哟。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之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一)天文历法
1.四象
2.五更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一更——黄昏、一鼓、甲夜——19—21点
二更——人定、二鼓、乙夜——21—23点
三更——夜半、三鼓、丙夜——23一1点
四更——鸡鸣、四鼓、丁夜——1—3点
五更——平旦、五鼓、戊夜——3—5点
3.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
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
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
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
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
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
十二月:小寒、大寒
4.四时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5.干支
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于支纪法”。
6.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建元)。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等。
(3)于支纪年法。于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卵、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纪年。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传统纪年法依旧沿用于支纪年。
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卵”指公元1627年。
(4)年号于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