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州教育导航网址: 职称评审 研究生 公务员 教师资格 司法考试 闽州教育 建设执业 金融财会 职业资格 中考 高考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师资格 > 备考材料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之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五)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之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五)

   (六)传统艺术

  1.书法

  书法讲究线条、对称、变化、章法、风格美等。

  2.“书圣”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兼善隶、草、楷、行各体。

  3.“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严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颊。

  4.“岁寒三友”

  中国绘画中常以“松、竹、梅”为题材。

  5.“四君子”

  中国绘画中常以梅、兰、竹、菊为题材,寓意“高洁”等。

  6.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7.昆曲

  发源于江苏昆山,有六百多年历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

  8.京剧

  清代道光年问,在各种戏曲声腔影响下形成的新剧种,近代以来发展很快,成为中国传统代表剧种。

  9.武术

  《辞海》的解释为“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方法。”武术是我国特有的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10.少数民族传统艺术

  我国各少数民族都留存下来的宝贵的传统艺术作品,包括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戏剧、绘画和民间工艺,比如蒙古族民间乐器、维吾尔族歌舞,藏戏和唐卡等。

  (七)科举制度

  1.孝廉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2.科举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3.及第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4.进士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

  5.殿元

  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

  6.八股文

  7.金榜

  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8.书院

  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9.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10.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八)传统习俗

  1.春节

  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2.元宵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3.清明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4.端午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

  5.中秋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

  6.重阳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7.十二生肖

  8.少数民族节日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有自己的不同节日,譬如,维吾尔族的肉孜节、古尔邦节,藏族的藏历新年,傣族的泼水节等。少数民族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中的一部分。

上页 1 2 3 4 5 6 
上一篇: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之中学教师职业的认识下一篇: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之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关于我们
法律申明
联系方式
加入我们
服务中心
报名地址
缴费方式
学费分期
商务合作
讲师应聘
招商加盟
推广联盟
电话客服热线:400-968-726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闽州教育活跃用户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每天好料不断
2015-2020 版权所有@厦门华育远教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闽ICP备170027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