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1.三国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自立为帝,定都洛阳,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222年,孙权建吴国,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西晋的短暂统一
265年,司马炎夺取魏政权,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重新统一南北。316年,刘曜攻占长安,西晋亡。
3.东晋
317年,镇守建康(今江苏南京)的晋宗室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东晋政权维持了长期的偏安统治.到420年被刘裕所建立的宋所取代。
淝水之战:383年,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发动意图吞并东晋的决定性战役,东晋以少胜多,前秦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前秦统治并先后建立十余个国家。
4.南北朝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东晋皇帝,自立为帝,国号宋。此后的近170年间,南方又先后出现了齐、梁、陈三个朝代,都城均在建康,史称南朝。386年, 鲜卑族拓拔珪建立北魏。6世纪,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后来.东魏和西魏又各为北齐和北周所代替。北方的这五个朝代总称北朝,南朝和北朝并存,称南北朝。
五、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1.隋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隋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发展了社会经济,使隋朝的国力蒸蒸日上。587年,隋文帝灭梁国。589年,陈后主被隋活捉,陈亡。随后,隋平定了陈残余势力的叛乱,南北实现统一。
科举制度:隋文帝即位后和隋炀帝统治时期,改革官制。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创立科举制,废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开凿大运河: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全长2500公里,南北贯穿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广大地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当时世界上的巨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对加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都起着重大作用。
2.唐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占领长安,618年,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
贞观之治:627年至649年,是李世民统治的贞观时期。在此期间,由于唐太宗君臣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开创了唐代繁荣昌盛的局面,因而被誉为“贞观之治”。
武则天称帝:690年。武则天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开元盛世:唐玄宗开元年间,政治比较安定,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期,史称“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日渐腐败。755年, 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攻占洛阳、长安。唐玄宗逃往四川。直至763年,唐朝才平息叛乱。“安史之乱”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