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要拿下成为一名教师就要拿下教师资格证书,其中想要成为一名高中体育老师,也需要记忆很多的考点,不然届时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时候,很容易无从下笔哟。下面跟着闽州教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教师资格证高中体育必背考点吧。
教师资格证高中体育必背考点:骨骼肌(肌肉)
【这类知识点每年考试所占分值约在8——16分】
1.肌肉的物理特性
伸展性、弹性、粘滞性。
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或负重时可被拉长,这种特性成为伸展性。而当外力或负重取消后,肌肉的长度又可恢复,这种特性称为弹性。当温度下降时,肌浆内各分子间的摩擦力加大,肌肉的粘滞性增加,伸展性和弹性下降;当温度升高时,肌肉粘滞性下降,伸展性和弹性增加。在运动实践中,做好充分准备活动,使肌肉温度升高,降低粘滞性,提高肌肉伸展性和弹性,有利于运动员提高成绩。
2.影响骨骼肌力量大小的解剖学因素
肌肉生理横断面和肌肉的初长度。
3.主要的肌肉群及其相应的练习
(1)发展上肢主要肌肉的练习:
①单杠引体向上,训练部位主要有胸小肌、菱形肌、背阔肌、胸大肌、肱肌、肱二头肌、前臂屈肌群的力量;
②前臂负重弯举,训练部位主要有肱二头肌、肱肌、旋前圆肌、肱桡肌和前臂屈肌;
③卧推杠铃,可有效发展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屈和肘关节伸等各肌群近固定时的力量,即前锯肌、胸小肌、胸大肌、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等肌肉的力量。
④俯卧撑,训练部位主要有前锯肌、胸小肌、胸大肌、肱三头肌、肘肌等;
(2)发展下肢主要肌肉力量练习举例:
①杠铃负重半(深)蹲,训练部位是股四头肌、臀大肌;
②负重屈小腿,训练部位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和腓肠肌等屈膝肌群;
③坐姿抗阻力腿屈伸,训练部位为股四头肌;
④抗阻力内收腿,训练部位主要有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等大腿内收肌群。
(3)少年儿童身体各部肌肉发展顺序是
躯干肌先于四肢肌,屈肌先于伸肌,上肢肌先于下肢肌,大块肌肉先于小块肌肉。
4.肌肉的工作形式
(1)动力性工作:
①静力工作(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不发生变化的收缩形式。
②动力工作(离心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
③动力工作(向心收缩),肌纤维的长度缩短,如握哑铃弯举中肱二头肌做向心工作。
(2)关于原动肌和对抗肌
①原动肌是在完成某一动作中起主要作用或主动收缩直接完成动作的的肌肉或肌群。按原动肌在完成动作中效率的不同,又可将原动肌分为:主动肌和副动肌。例如,握哑铃弯举中的肱肌、肱二头肌为主动肌,肱桡肌、旋前圆肌为副动肌。
②对抗肌是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例如,作屈肘关节(弯举)运动时,肱二头肌是原动肌,而起伸肘作用的肱三头肌则为对抗肌。原动肌和对抗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动作的改变而变化的。例如,在做伸肘运动(俯卧撑)时,肱三头肌又成为原动肌,而肱二头肌则成为对抗肌。如果原动肌和对抗肌同时收缩,则可使关节固定。
(3)肌肉工作形式中的几种固定:
①上固定
头颅、躯干工作时,定点在上端的称为上固定,例如在做悬垂举腿时,腹直肌的上固定;
②下固定
头颅、躯干工作时,定点在下端的称为下固定,例如在仰卧起坐时,腹直肌的下固定;
③无固定
若肌肉收缩时,两端都不固定则称为无固定,例如俯卧臂腿上振,背肌做的是无固定工作;
④近固定与远固定
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近侧称为近固定,远侧则为远固定。
5.肌纤维的种类
从肌纤维体积大小来看,耐力性项目的运动员主要是红肌纤维增大,白肌纤维几乎不变;力量性项目的运动员白肌纤维变化显著,红肌纤维交化很少,速度性项目的运动员,两种肌纤维体积部有增加,但白肌纤维增粗较多。
温馨提示:若是您符合报考教师资格证的条件的话,赶紧想法子报名吧。若是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相关的信息,不妨咨询下闽州教育的老师们,他们将为大家细心解答各种问题的,具体的联系方式如下:
报名电话:185-5928-9775(微信号) 林老师
185-5969-5373(微信号) 罗老师
报名地址:闽州教育学历教育学习中心(或者厦门市湖里区安岭二路95号红豆杉科技大厦B栋6楼B区闽州教育)
招生网址:www.minzhou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