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只剩两个多月了,各省份的高考政策有什么调整?对2020届考生有什么影响?本文将从时间、模式、考试、赋分、学校、优劣等方面帮助2020/2021届考生和家长了解新高考。先为大家梳理一下相关省份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每个高中生和家长都应该认真看看!更多高考信息可关注闽州教育高考资讯专栏。
北京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0年 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取消文理分科。 从2020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 高考成绩由3门统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 英语一年考两次。 天津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0年 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取消文理分科。 从2020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 高考成绩由3门统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 英语一年两考,取较高的分数计入高考总分。 河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取消文理分科;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山西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起,不分文理科。 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外语听力“一年两考”,取较高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内蒙古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起,不分文理科。 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黑龙江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起,不分文理科。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吉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不分文理。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辽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不分文理。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上海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17年 2017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不分文理科。 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满分660分。 外语考试一年举行两次,可选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2016年起,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并按照学生的高考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仅报考专科高职志愿的学生,只计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专科高职依据统一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山东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0年 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不分文理科; 2020年开始,夏季高考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外语考试分两次进行。高考总成绩由3门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总分为750分; 实行“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模式。 2020年起,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总分750分,其中文化素质部分320,专业技能部分430。 江苏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自2021年起(2018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江苏省普通高考统考科目仍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保持不变; 选考科目由现行的“6选2”调整为“6选3”,并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安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21年高考录取考生总成绩不分文理科。 改进初中学业水平测试的考试形式和方式。 增加高校和学生双向选择机会。 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涵盖所有科目。 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浙江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17年 考试科目为语数外+3门选考科目,不分文理; 除语数,其他科目都有2次考试机会,成绩2年有效; 高校提前两年公布选考科目范围,至多3门,考生1门符合就可报考; 高考录取不分批次,“专业+学校”平行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 等级赋分方案:考生各科成绩按等级赋分,以当次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为赋分前提,高中学考不合格不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 江西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将取消文理分科。到2021年高考时将按照“3+3”标准进行。 福建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21年起,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 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 考生总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自选3门科目成绩组成。 河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3个选考科目考试成绩组成。 湖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高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文理不分科; 从2021年起,实行“3+3”模式。高考总成绩=“语数外”全国卷高考成绩+3门“学考”成绩; 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成绩。 湖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高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文理不分科; 从2021年起,实行“3+3”模式。高考总成绩=“语数外”全国卷高考成绩+3门“学考”成绩; 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成绩。 高考新政落地后,走班将成为常态。 广东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21年起(2018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高考开始实行高考综合改革方案,高考科目为“3+3”,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考试方式。 广西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2年 2019年秋季入学新高一学生起,不分文理科; 从2022年起,实行“3+3”模式。高考总成绩=“语数外”全国卷高考成绩+3门“学考”成绩; 外语科目(含听力)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高校招生录取实行“考生总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方式。 海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0年 从2020年起(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高考录取总成绩=“语数外”全国卷高考成绩+3门“学考”成绩; 录取批次仅设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即原来的一、二、三本将被合并为本科批。 本科批次初步拟定考生可以填报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内,考生最多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志愿。 高考时间调整为4天,统考科目(语、数、外)6月7-8日举行;选考科目6月9-10日进行。 陕西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2年 2022年起(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高考成绩由全国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学生自选的3个科目的等级性考试成绩组成。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总分。 宁夏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2年 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选考科目调整为“6选3”。 甘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2年 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青海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2年 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科目“6选3”;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 2018年在各批次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并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重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新生开始,考试不分文理科; 2021年开始,高考总成绩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的总和; 四川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从2018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起,计入高考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 从2021年开始,统一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总成绩; 从2021年开始,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时间安排在当年春季; 取消体育特长生等所有鼓励类加分项目。 贵州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不再分文理科; 2021年开始高考成绩由“3+3”构成; 录取机制为“两依据一参考”。 云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2年 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统一高考改革。2022年云南高考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试科目由现行的3+文综、理综,改为“3+3”。 西藏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全面启动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2021年起,调整统一高考科目,高考将不再分文理科。 一、新高考时间 根据规定,全国各省市将陆续启动新高考模式,广西作为第四批改革省市,在2019级考生入学时启动新高考政策。2022年第一批新高考考生将正式参加高考。 二、新高考模式 以我们以北京为例,北京采用“3+3”模式=语数外+物化生政史地(六选三) 北京新高考有20种组合方式,每种组合方式都有其利弊,下图为根据高校2019-2020的选考要求统计,各种组合可报考专业比例。 (本表格数据仅供参考,出处及准确性有待考证) 建议: 1、偏科严重的考生,先以优势学科为主,哪门学科成绩好优先选择。 2、各科平均的考生,建议以可报考的专业数量最多的组合优先。 3、心中有意向专业的考生,可多参考高校2020年在京选考科目要求。 4、选考科目尽量文理科都涉及,尤其是纯文组合可报考的专业较少。 三、新高考测试 新高考:两依据一参考 依据:合格考、等级考,合格考=会考 等级考=高考 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等级性考试 时间:初步定为6月,其他情况暂未有官方声明 在等级性考试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英语考试 2020年:英语听力测试一年2次,在12月和3月进行,分值30分,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成绩,6月份高考不再进行听力测试。 2021年:英语进行听说测试,每年两次进行,分值未确定 等级性考试分值变化: 旧高考:理综物理120+化学100+生物80 新高考:各科100分 物理分值减少,生物分值增加 文科无变化 综合素质评价报考目前仅明确表示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依据,但是未列入高考成绩,推测对2020届普通录取考生来说影响不大,主要看高校对这份报告的重视程度。但是如果有相关的课外实践,在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的笔试面试中将占有很大的优势。 四、新高考等级赋分 新高考下实行等级赋分,让选择同一科的同学进行对比,然后赋分,这样有利于解决因试题难度不同而导致的不公平。 赋分制采用的是比例累加制, 如物理排名20%,不在A等级,因此A15%+B1等级7%=22%,15%-22%属于B1,因此物理成绩排名属于B1等级,赋分85分; 历史排名5%,在A等级内,A1等级1%+A2等级2%+A3等级3%=6%,3%-6%属于A3等级,因此历史在A3等级,赋分94分。 五、学校的改变 高中:走班制 目前各校采用的方式不同,各校选考时间不同。 因合格考的原因,大部分高中在高二阶段实行走班教学和选考,选考为校内自选。官方选考时间目前尚未公布 限制:走班制,需要的师资力量多,学校不能满足基本要求;同时,现在多提倡小班制教学,需要的师资力量将更多。 措施:根据部分家长反馈,学校一般给与固定组合,在有限的组合内进行选择。 因此就目前来说,20种组合的自由选择可能还不太现实,后续随着师资力量的加强,可进行的组合选择可能会大大增加。 高校:发布2020年选考科目要求 目前,专业选考要求主要分为三种:不限选考科目,选考其中一种、必须选考。 六、新高考目前的优势与问题 说明:以下内容根据其他省市新高考问题进行总结,仅供参考。 优点: 1、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进行选科,避开弱势科目。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分数最大化。 2、大学专业无明显的文理科专业之分,可选择专业更多 3、和传统高考相比,等级赋分会导致科目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的分差缩小,新高考下,选考科目每科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的差距是60分。同时,平衡各科目的不同难易程度。 问题: 1、赋分制将会影响到同一科目同一分数段的竞争激烈程度。 举例:物理科目89-90分数段的人数较多,非常集中,按照本次测试成绩进行等级比例划分,90分属于A5等级,89分属于B1等级,根据原分值可能只相差一分,赋分后在不同等级,相差3分,因此每一分都变的很重要。 2、可能出现中分段成绩>赋分值 低分段成绩<赋分值。 例如:A考了80分,竞争多,赋分后等级低,B4等级赋分为76分;B考了20分,属于最后一个等级E,赋分40分。 3、弃物理现象,物理选考比例低,原因:物理科目难,选择物理的考生多为优秀学生,竞争大。形成恶性循环,物理高分段人群减少 例如: 生物选考10000人,前1%为满分,会出现100个满分 物理选考1000人,前1%为满分,会出现10个满分 因此,物理选考人数越少,得高分的比例越低,会引发更多的人弃选物理,形成恶性循环。 针对物理情况,学校和其他省市教育考试院也做了相关要求,如部分专业科目要求必须选考物理,选考物理报考的专业较多等等,部分教育考试院也出台了相关规定,保证最低选考物理人数,如不足,也按照最低规定人数进行等级赋分。 特别关注 尽管赋分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新高考打破传统的文理分科,给学生提供了12种、20种甚至更多的选择机会,而选择不同组合的学生,却可以报考同一大学的同一专业,由于谁也无法平衡不同科目试题的难度,所以实行赋分制度是相对来说最公平的做法了。举个例子,某个大学的计算机专业,要求学生必选物理一科就可以报考,A同学选择了物理化学生物组合,B同学选择了物理政治地理组合,但是由于化学和生物试题难度大,而政治地理试题难度小,结果B同学被录取,A同学落榜,这对于A同学显然是不公平的。 为了弥补这个弊端,通过等级赋分的制度,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A同学在选择化学和生物的所有同学中所占的位次和水平,可以反映出试题的难度,也可以反映出B同学在选择地理和政治的所有同学中所占的位次和试题的难度。假如化学比较难,A同学考了70分就可能相当于80分的水平,而地理题目比较简单,B同学考了80分,可能就是70分的水平,所以新的高考分数就出现了:A同学的化学最后得分80分,B同学地理得分70分。
闽州教育温馨提示:同学们如有学习上的难题可咨询我们专业老师为您解答,闽州教育小编祝同学们考上理想的学府,更多学习技巧,请关注闽州教育。 报名电话:185-5969-5373(微信号) 罗老师 报名地址:闽州教育学历教育学习中心 招生网址:www.minzhouedu.com